双台风胚胎生成确定!我国再次提升今年第11号台风“摩羯”巅峰强度,将冲17级超强台风并且登陆,要准备好了,这不是一个小台风,而是大台风。
同时,西北太平洋第12号台风丽琵、13号台风贝碧嘉的酝酿势头保持。这也说明了西北太平洋的秋台风发展算是进入到了爆发期状态。
当然,我国南北区域的天气转变也没有结束,北方在冷空气出现之后,继续保持降温的模式,西北,东北,华北等区域,局部地带依然降温达到10度以上,这还是很强烈,加上区域性的大雨或暴雨等影响,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影响,稳妥妥推动入秋进程。
结果呢?我国南方区域的高温保持非常凶猛,并且范围依然很大。
从分布情况来看,我国湖南,湖北,贵州,河南等14省市有依然有35度到36度左右的高温天气,而江西,广西等8省市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~39℃,最强的还是在我国西南区域,四川盆地东部、重庆等地局地可达40℃以上。
所以相当的热,不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温还是有所转变,在浙江,福建等近海区域,已经没有明显的高温活动了。
同时,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今年11号台风“摩羯”的发展,还将出现明显的降温,降雨,大风天气,同时,预计台风实力较强,后续我国南方的降温区间可能会更大,那到底降温有多强呢?
从11号台风“摩羯”的情况来看,该台风在不断爆发之中,云图显示已经拥有一个“庞大”的风圈,并且对我国沿海区域已经带来了大风的影响。
然而,这还不是最强的时候,在不断偏西之中,继续保持台风的高强度发展,我国气候中心已经明确说明了,在9/5时段左右,该台风将达到17级超强台风级别,风速为58m/s。
在登陆我国的时候,这可能也是一个超级大的台风,那就是在9/6时段下午,在海南万宁到广东电白一带沿海登陆,强度为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,15-16级,48-55米/秒。
当然,如果以16级超强台风级别登陆的话,这是相当可怕的台风,海南,广东的朋友要做好警惕了。
而过后,将会穿过,并且进入北部湾发展,最终在越南消失。
我国已经发布了强雨水预警,预计在9/7时段前,在海南,广西,广东等区域有明显的暴雨、大暴雨,局部区域还有特大暴雨发展。同时在华南区域还将有对流性强降雨天气,这就是变化情况。
从降温区间来看,不仅雨多,降温范围大也非常明显,在9/7时段左右,我国南方大部都已经气温下滑,所以,这的确改变了高温天气,但预计很快又会反弹。
然而,除了今年11号台风“摩羯”之外,93W、94W双台风胚胎又出现了,这会成为今年12号台风丽琵、13号台风贝碧嘉吗?
从这两个台风胚胎来看,的确至少以一个发展起来的可能性,主要是这一大片区域都是热带扰动活动,比较复杂,就综合性来说明了,而且相对于最初的台风酝酿走势来看,也出现了改变。
按照EC数据显示,9/9时段,今年的12号台风丽琵可能增强出现,达到1001hPa,而过后还将继续增强,但是从走向来看,该台风已经不是北上了,而是南下走,对我国的影响减小,预计在9/12时段,从我国台湾省东部方向,并且往南海进行发展,对我国的影响减弱。
这个变化较大,最初预计会影响我国江浙沪,福建等区域,已经完全调整了,又回到了最初的高压控制状态,难以突破。
而除了这个之外,预计在9/11时段,还有一个台风出现,预计可能是今年13号台风贝碧嘉,过后趋势有可能也是偏西移动,前往我国华南,因为整体的高压阻断非常强,所以也是难以突破,后续大家要注意EC给出的这两个“双台风”活动情况。
按照EC的情况来看,对双台风胚胎的增强趋势还是有,但都属于一块区域,所以也是复杂变化,我也是综合说明。
按照GFS的情况来看,预计在9/8时段,在日本远海区域有一个台风出现,属于高纬度区域,过后在日本近海发展,同时,它可能与近距离生成的例外一个台风,有可能形成“合并”,预计在9/12时段左右,然后往日本靠近并且登陆。
所以,这样来看GFS都认为有两个台风了。
然而,除了这些,GFS认为在9/10时段,西北太平洋,还有南海区域也会出现各自一个,加上前面说的两个台风趋势,这完全是要形成“4台风共舞”的局面。
而南海的是预计在广东珠三角区域登陆,在9/13时段,而西北太平洋的例外一个,预计是在9月中下旬靠近我国福建,浙江等一带。
所以,GFS给出的秋台风还是比较多,大家实在看得比较复杂的话,这里制作了一张动图,大家看看就行。
不得不说,秋台风还是有点多,但是综合GFS 、EC,至少有两个台风的趋势,也就是12号台风丽琵、13号台风贝碧嘉。
但形成4台风共舞的趋势存在,概率应该不大,大家继续观察,变化空间还存在,这就是海区活动。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真实性请自行鉴别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,如有侵权等情况,请与本站联系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双台风胚胎确定,预报:11号摩羯将冲17级登陆,雨多,降温范围大-这次台风对威海有影响吗 https://www.liekang.com/49896.html